《國學治要》簡述
中華文化博大精深,學術廣博,然其大要載之簡冊,統於四部,百世不朽。此書囊括四部提要鉤玄,選四部名著,斟酌繁簡,定為七編,足為有志國學者研讀之資,為讀《四庫全書》入門之徑路也,藉此以進窺堂奧,繁而不蕪,簡而不陋,以便好學之士,依類講求,旁推互覽,深造自得。
現代佛教大德淨空老教授,畢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儒、釋、道三家教學,學習聖賢佛陀真誠慈悲的精神,認真落實「和諧社會、和諧世界」之理念;以四眾供養之資金,法印祖之法施,景印一百套《文淵閣四庫全書》、二百套《四庫薈要》、一萬套《群書治要》、一萬套《國學治要》,供養各國領袖、政要、賢達仁人學習參考之用,期此寶藏,化身千百;祖德聖智,普潤群生。並呼籲全球仁人志士,重視古聖先賢傳統教育,暨宗教教育之弘揚,光大優秀之傳統文化。誠願古聖先哲之圓滿智慧,光照寰宇,德澤全球人類,護佑世界和平!
《群書治要》簡述
《群書治要》是唐太宗李世民(西元五九九年—六四九年)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。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,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,戎馬倥傯十餘年。二十七歲即帝位後,偃武修文,特別留心於治平之道,休生養民。
太宗英武善辯,遺憾早年從軍,讀書不多。鑑於前隋滅亡之失,深知創業不易,守成維艱,在位期間,鼓勵群臣進諫,批評其決策過失。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,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,擷取六經、四史、諸子百家中,有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之精要,匯編成書。上始五帝,下迄晉代,自一萬四千多部、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,博采典籍六十五種,共五十餘萬言。
書成,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,實為一部「用之當今,足以鑒覽前古;傳之來葉,可以殆厥孫謀」的治世寶典。太宗喜其廣博而切要,日日手不釋卷。曰:「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,卿等力也」。由是而知,貞觀之治的太平盛況,此書貢獻大矣!誠為從政者必讀之寶典。
《道德叢書》簡述
本書是陳鏡伊先生編著,所選取的古今中外歷代典籍中的道德故事,囊括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故事,貫穿父子、夫婦、君臣、兄弟、朋友五倫大道。對於人生、家庭等狀況,均分門別類予以闡述,實乃一部優秀的道德教育和人生修養寶典!
《孝經圖示》簡述
《孝經》,全書十八章,乃曾子問孝於老師孔子,孔子針對各不同階層的人士,上自國家君主,下至平民百姓,以各人現前的身份地位,如何行孝、盡孝,進行了詳細的闡述。
美哉善哉,孝經之圖示也。依經而繪十八章,人物溫和,道風徐拂。有緣讀之者,以圖見性,率性施教,孝之體用完善矣。
《家訓選粹》簡述
「家訓」是華夏民族特有的一項珍貴文化遺產,其之所以形成,是家族長輩居於守護子孫的大愛,將人生歷練所體會出的成功經驗,書之於文字,條列成一種訓示,用之以誘導、勸誡家族成員子孫能世世代代遵行,營造幸福生活,興家立業,進而構建安和樂利的理想社會。
《古文觀止》簡述
文言文從何學起?熟讀五十篇古文,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;熟讀一百篇古文,就有能力寫文言文。《古文觀止》意指所收錄的文章,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準,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。
《說文解字》簡述
作者簡介:許慎,係東漢著名的古文經學家和古文字學家。
《說文解字》的出現是為了正文字,正文義,同時也是為了讓學者對經典有正確的理解,讓學者「識字然後能通經,通經然後能致用」,通經致用是目的之一。學習文字就是學習經學的基礎,而往往通達文字的人既是小學家,也是經學家。在《說文解字敘》中講出著書目的,「將以『理群類,解謬誤,曉學者,達神恉』 」。
《說文》共九千三百五十三字,分為五百四十部首,這是中國文字的體現和總結。
《說文》中對於文字的說解,多有引用經典來證明字義。
說文——獨體為文,象形和指事需要說明,古稱「說文」。
解字——合體為字,「字」是「文」的組合,需分開詮釋才能了解,叫「解字」。會意和形聲都是字。
《老子》簡述
《老子》全書的思想結構,道是德的「體」,德是道的「用」。老子提出聖明的君主應當效法天地之德,遠離欲望與名利,以清淨心去教化萬民,則天下自然歸於太平的「無為而治」的重要思想。
《歷史感應統記》簡述
本書係從二十四史當中,收集因果報應的實例,都是記載在史書上的事實,非常值得參考學習。